线材是锂电池能量传输的 “血管”,需根据电流大小、电压等级、环境条件选择,避免因线材过载引发火灾或性能下降。
1. 核心参数:线径(截面积)与电流匹配
线材是锂电池能量传输的 “血管”,需根据电流大小、电压等级、环境条件选择,避免因线材过载引发火灾或性能下降。
电流与线径关系:
线径(AWG) 截面积(mm2) 持续电流(A) 适用场景
22AWG 0.34 3-5A 小电流设备(如遥控器)
18AWG 0.82 8-12A 充电宝、小风扇
14AWG 2.08 15-25A 电动车控制器连接
10AWG 5.26 30-50A 电动车电池主回路
8AWG 10.37 50-80A 储能系统大电流场景
注意:大电流场景(如电动车电机连接)需使用硅胶线(耐高温、柔软)或多股绞合线(降低集肤效应),避免单股硬线。
2. 材质与绝缘层
导体材质:
纯铜线:导电性能最佳(电阻率低),优先选择无氧铜(纯度≥99.97%),避免镀铜铝线(易氧化、电阻大)。镀镍线:用于锂电池组内部连接(镍带点焊方便),厚度需≥0.15mm,宽度根据电流调整(如 10A 电流需 10mm 宽镍带)。
绝缘层材料:
PVC:成本低,但耐高温性差(通常≤70℃),适合室内低功率场景。
硅橡胶(硅胶):耐高温(-60℃~200℃)、柔软抗弯折,适合户外、高温或频繁移动的场景(如电动车、无人机)。
特氟龙(PTFE):耐高温(≤260℃)、耐腐蚀,用于极端环境(如工业设备、航空航天),成本较高。
更多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:
“旋力电子”